找到相关内容72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四一)

    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,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教所蕴藏的真谛!——当然,你若拥有极为广博的科学知识,能有精益求精的博大志向,具有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,拥有见微知著的辨析能力,能有触类旁通的学才佳识,具有力行实践的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2149937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三八)

      若神由形生,那么每个人共有五脏六腑,在相同的饮食结构、共处相同的客观环境等条件下,就应当具有相同的精神世界,同说一句话,共做一个动作,同思一件事,共有一个志向。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,就是机器人都无法...

    思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2249940.html
  • 荷泽神会在南禅发展中的角色与影响

    亲投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当是更早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,神会从小即展现立定志向后,就不畏困难、勇往直前的性格。    神会来到岭南初见慧能时,曾有一番问答,但当时的情形如何,传说不一11。由于传说的集出有...

    释见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4650256.html
  • 黄石公素书注释汇编(1)

    愿的伟大志向。  由此看来,仁的本质如天、如海、如雨露,它无所不包,无所不容,无所不滋养。慈惠恻隐是具有仁爱之心的具体表现,真正具有仁德的人,虽然不刻意表现自己爱护民众,但是天下人民无不自觉自愿的亲近...敬爱;若有差错,必然劝谏、提说此;结交必择良友,若遇患难,递相扶持。’  释评:朋友关系是人伦之一,一个人品德志向往往可以通过他的择友、交友反映出来。命运、事业都与是否得益于朋友直接关系。友谊是人生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950628.html
  • 清乾隆時期江南士大夫的佛教信仰

    由於擅長為文,加上自己的宗教信仰,他常以文章致力於 去除儒佛二教的隔牆。不用說,當時同他抱持相同志向者,有 薛家三、羅有高和彭際清。唐鑑的『清學案小識』卷五「韓理 ...

    黃依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251052.html
  • 中州第一禅林――乾明寺

     开山祖师――慧思  中州第一禅林――乾明寺的开山祖师慧思(515-577),俗姓李,武津(今河南上蔡)人。出身于官宦之家。自幼聪颖过人。父母崇爱,盼望子承父业,光宗耀祖。但他的志向是终身不仕,愿意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351260.html
  • 最澄传略

    并将经藏安置于比叡山。  在众多的抄写生中,最突出的要数居住东国的道忠。《叡山大师传》载:“道忠,志向远大,知识渊博,助抄大小经律论二千余卷。”二千余卷,这是一个庞大的数量。据唐开元释教录记载,所有...

    田村晃祐著(日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3351586.html
  • 增上信学

    弟子念如来事──如来、应、等正觉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」这样的介绍内容就是在叙述他的成就、能力、志向、用心,我们从这些方向来认识佛陀。凡夫只能透过这十(或十一)个...

    杨郁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3951725.html
  • 譬喻与推证的抉择--儒佛实践哲学之展开进路的难题

    谈谈这个问题:传统意义上的人生实践是怎么展开的?  这会是个没头没脑的问题吗?明代儒者的语录中常看到,他们要当“天地间第一等人”,这是个什么志向呢?他们该怎么做呢?普通我们想,现在我肚子饿了,饿了就去...

    谢大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0451879.html
  • 关于“儒、佛、道三教关系”的再认识

    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为志向的喟叹。从哲学文本的“互文性”看,老子的“儒家式社会阅历”与孔子的“道家式自然向往”或许还是一种情不自禁的流露,但庄子的“儒家道家化叙事”却仿佛是一种刻意经营的表达。原因在于...

    李承贵,杨海文,白欲晓,陈永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2952028.html